四川文化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凯发国际真人
文化旅游驱动城镇化的四川探索
2015/10/22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驱动力
2015年黄金周后,有两则新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是黄金周预计中国游客人数突破7.5亿大关。国外旅游目的地以日本最为火热,而国内的旅游目的地中西南和西北地区成为新的热点。其中四川省成为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534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16.45亿元,同比增长24.5%。省会成都市的旅游总收入位居国内十大旅游城市首位,达到105亿元。二是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宣布,吉林省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等17家旅游度假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也是国家首次确立中国旅游度假产品的最高等级标准。
上述新闻表明,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态势下,旅游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随着国人的旅游消费方式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过渡,也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文化旅游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开发。
对于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很多城市而言,原本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未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甚至本地人口常年净流出,传统的产业新城、tod新城等模式均无法适用。但这些城市均具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础,近年来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因此由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就成为此类城市的理想选择。
文化旅游大省的新型城镇化探索
四川省作为文化旅游大省,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地的文化旅游城镇化之路,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特色。
核心城市—城市旅游区与近郊卫星城并重
四川省会成都市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也是四川省旅游经济版图中的核心引擎。成都未来将作为西南旅游的集散中心,整合大九黄、大康巴及成都经济区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川藏线、九环线、成绵乐、成渝、成雅攀等精品旅游线路。按照四川省委提出的“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成都将分两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一步是建成西部旅游中心城市,第二步是实现从国际区域旅游目的地向世界旅游目的地转变,以亚洲旅游中心、文化旅游产品和跨区域合作平台为建设目标。为此,成都市启动了包括第二机场、多条轨道交通线在内的一系列城市功能升级计划,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成都的城市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图:成都市中心的锦里古街
除了中心城区外,旅游业也带动了周边诸多古镇和卫星城的建设。成都的近郊卫星城都江堰,今年因为与万达集团的合作而备受瞩目。2015年4月,万达集团宣布在都江堰建设国际旅游城,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几乎接近其全市gdp的2倍(2014年都江堰全市gdp251.58亿元)。占地近5000亩的万达旅游城,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米,涵盖万达mall、大型室外主题公园、酒店群、大型舞台秀、酒吧街等,建成后必将大幅度拓展都江堰市的城市格局,成为城市建设中里程牌式的作品。
图:都江堰景区鸟瞰
次级城市—依托核心景区发展休闲度假区
省内二线城市则主要依托核心旅游景区实现城市扩张和功能升级。典型的如乐山市,拥有“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两个5a级景区,并形成了“峨-乐线”的经典旅游产品。2015年的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即在乐山市召开,峨眉山市更被确定为四川旅博会永久会址。
图:峨眉山最著名的金顶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周边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吸引了中信、蓝光等知名文旅地产开发商,未来还将吸引悦榕庄、瑞吉酒店等国际高端酒店落户。四川境内的首条城际铁路“成绵乐城际高铁”也以峨眉山作为终点站。高铁开通首年峨眉山游客增长率超过65%,国庆黄金周每天超过10万名游客涌入峨眉,远超景区承载量,城市功能升级迫在眉睫。
小城市—核心资源驱动旅游业发展,城市功能顺势升级
此类模式中以四川省甘孜州的一个小城色达最富特色。色达的户籍人口不足5万,但年接待游客近5万,每年的黄金周长假接待人数更是接近1万人。现在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慕名去拜访五明佛学院、邓曲登佛塔等知名景点。那连成一片的佛学院景象令人震撼,成为许多都市人群寻求心理的安宁的必到之处。因为每年大量到访的游客,政府投资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县城里也增加了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酒店、客栈等,城市面貌为之一新。
图:山谷中的色达县五明佛学院
文化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剖析
文化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中西部地区非常值得关注。戴德梁行曾服务过多个类似的项目,我们的经验证明此类城镇化模式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新城模式大多依托大型的文旅产业项目,此类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规模对于当地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因此在项目市场研判、战略定位和规划上更应慎重。二是此类发展模式必然带来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发展中更应注重保留当地原生态文化和历史遗存,照顾本地居民的利益和心理感受。三是应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生命周期,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计划,避免文旅新城出现“快速建设、短期火爆、迅速衰退”的情况。
心在何处安家?是永远萦绕在大家心头的一个问题。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一个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梦,一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生活方式之梦。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文化旅游新城必将是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它会让我们在大都市之外,看到全然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和城镇化轨迹,为每个人留下一座“筑梦之城”!
注:上面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代理项目
行业视角
行业专家
分公司
文化旅游驱动城镇化的四川探索
2015/10/22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驱动力
2015年黄金周后,有两则新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是黄金周预计中国游客人数突破7.5亿大关。国外旅游目的地以日本最为火热,而国内的旅游目的地中西南和西北地区成为新的热点。其中四川省成为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534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16.45亿元,同比增长24.5%。省会成都市的旅游总收入位居国内十大旅游城市首位,达到105亿元。二是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宣布,吉林省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等17家旅游度假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也是国家首次确立中国旅游度假产品的最高等级标准。
上述新闻表明,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态势下,旅游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随着国人的旅游消费方式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过渡,也催生出一种全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文化旅游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开发。
对于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很多城市而言,原本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未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甚至本地人口常年净流出,传统的产业新城、tod新城等模式均无法适用。但这些城市均具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础,近年来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因此由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就成为此类城市的理想选择。
文化旅游大省的新型城镇化探索
四川省作为文化旅游大省,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地的文化旅游城镇化之路,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特色。
核心城市—城市旅游区与近郊卫星城并重
四川省会成都市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也是四川省旅游经济版图中的核心引擎。成都未来将作为西南旅游的集散中心,整合大九黄、大康巴及成都经济区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川藏线、九环线、成绵乐、成渝、成雅攀等精品旅游线路。按照四川省委提出的“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成都将分两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一步是建成西部旅游中心城市,第二步是实现从国际区域旅游目的地向世界旅游目的地转变,以亚洲旅游中心、文化旅游产品和跨区域合作平台为建设目标。为此,成都市启动了包括第二机场、多条轨道交通线在内的一系列城市功能升级计划,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成都的城市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图:成都市中心的锦里古街
除了中心城区外,旅游业也带动了周边诸多古镇和卫星城的建设。成都的近郊卫星城都江堰,今年因为与万达集团的合作而备受瞩目。2015年4月,万达集团宣布在都江堰建设国际旅游城,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几乎接近其全市gdp的2倍(2014年都江堰全市gdp251.58亿元)。占地近5000亩的万达旅游城,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米,涵盖万达mall、大型室外主题公园、酒店群、大型舞台秀、酒吧街等,建成后必将大幅度拓展都江堰市的城市格局,成为城市建设中里程牌式的作品。
图:都江堰景区鸟瞰
次级城市—依托核心景区发展休闲度假区
省内二线城市则主要依托核心旅游景区实现城市扩张和功能升级。典型的如乐山市,拥有“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两个5a级景区,并形成了“峨-乐线”的经典旅游产品。2015年的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即在乐山市召开,峨眉山市更被确定为四川旅博会永久会址。
图:峨眉山最著名的金顶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周边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吸引了中信、蓝光等知名文旅地产开发商,未来还将吸引悦榕庄、瑞吉酒店等国际高端酒店落户。四川境内的首条城际铁路“成绵乐城际高铁”也以峨眉山作为终点站。高铁开通首年峨眉山游客增长率超过65%,国庆黄金周每天超过10万名游客涌入峨眉,远超景区承载量,城市功能升级迫在眉睫。
小城市—核心资源驱动旅游业发展,城市功能顺势升级
此类模式中以四川省甘孜州的一个小城色达最富特色。色达的户籍人口不足5万,但年接待游客近5万,每年的黄金周长假接待人数更是接近1万人。现在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慕名去拜访五明佛学院、邓曲登佛塔等知名景点。那连成一片的佛学院景象令人震撼,成为许多都市人群寻求心理的安宁的必到之处。因为每年大量到访的游客,政府投资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县城里也增加了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酒店、客栈等,城市面貌为之一新。
图:山谷中的色达县五明佛学院
文化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剖析
文化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中西部地区非常值得关注。戴德梁行曾服务过多个类似的项目,我们的经验证明此类城镇化模式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新城模式大多依托大型的文旅产业项目,此类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规模对于当地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因此在项目市场研判、战略定位和规划上更应慎重。二是此类发展模式必然带来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发展中更应注重保留当地原生态文化和历史遗存,照顾本地居民的利益和心理感受。三是应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生命周期,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计划,避免文旅新城出现“快速建设、短期火爆、迅速衰退”的情况。
心在何处安家?是永远萦绕在大家心头的一个问题。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一个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梦,一个“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生活方式之梦。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文化旅游新城必将是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它会让我们在大都市之外,看到全然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和城镇化轨迹,为每个人留下一座“筑梦之城”!
注:上面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